一、什么是pH計?
??pH計??(又稱酸度計)是一種用于??精確測量溶液酸堿度(pH值)??的電子儀器,其核心功能是通過電化學方法將溶液中氫離子(H?)的活度轉化為可讀的pH數值。pH值是衡量溶液酸性(pH < 7)、中性(pH = 7)或堿性(pH > 7)的關鍵參數,定義為氫離子活度的負對數:??pH = -log[H?]??([H?]為氫離子摩爾濃度)。
pH計的工作原理基于??電位分析法??——通過一對特殊電極(??指示電極??和??參比電極??)組成原電池,測量兩極間的??電動勢(電位差)??,該電位差與溶液pH值呈線性關系(能斯特方程),再經儀器內部電路轉換并顯示為pH數值。現代pH計通常采用??復合電極??(指示電極與參比電極一體化設計),簡化了操作并提升了穩定性。
二、發酵pH計的應用
發酵pH計是??生物發酵工程中在線監測與控制工具??,主要用于實時監控發酵過程中培養液pH的動態變化,并通過自動調節維持最適pH環境,直接影響微生物生長、代謝途徑及目標產物的合成效率。其核心應用場景包括:
1. 實時監測發酵液pH動態
在發酵過程中,微生物分解底物(如糖類、蛋白質)會產生酸性或堿性代謝產物(如乳酸、乙酸導致pH下降;氨釋放導致pH上升),或因營養消耗(如銨鹽減少)改變pH。發酵pH計通過浸入發酵液的??在線pH電極??,每秒至每分鐘采集一次pH數據,幫助操作人員或控制系統掌握pH的實時波動(例如:細菌發酵初期pH可能快速下降至5.0,隨后因代謝適應回升至6.5~7.0)。
2. 自動控制pH穩定在最適范圍
不同微生物對pH的耐受范圍不同(如酵母最適pH 4.5~5.5,大腸桿菌最適pH 6.5~7.5),且pH偏離最適值會抑制酶活性、破壞細胞膜結構、降低營養吸收效率,甚至引發菌體自溶或產物合成中斷。發酵pH計與??自動加酸(如H?SO?、HCl)/加堿(如NaOH、KOH)系統??或??補料系統??(如補糖調節碳源、補氨水調節氮源)聯動,當檢測到pH超出預設閾值(如±0.2~0.3)時,自動觸發調節裝置,確保pH始終維持在微生物生長和產物合成的最佳區間(例如:青霉素發酵需嚴格控制pH 6.5~7.0以促進次級代謝產物積累)。
3. 保障發酵工藝的穩定性與重復性
pH是發酵過程中的??關鍵控制參數??之一,其波動可能導致代謝流轉向副產物合成(如乳酸過量積累抑制目標產物生成),或影響發酵周期與產量。通過發酵pH計的精準監測與調控,可減少人為干預誤差,保證不同批次發酵條件的一致性,從而提升產品質量(如抗生素效價、氨基酸純度)和生產效率(如縮短發酵時間、提高產物得率)。
4. 輔助工藝優化與故障診斷
結合其他參數(如溶解氧、溫度、攪拌轉速),pH的變化趨勢可反映發酵過程中的潛在問題(例如:pH持續快速下降可能提示碳源過量或氮源不足;pH異常升高可能因滅菌不導致雜菌污染)。發酵工程師可通過分析pH數據優化補料策略(如分批補糖控制pH平穩)、調整通氣量(影響代謝途徑)或排查污染風險,推動發酵工藝向“智能化、精細化”發展。

三、發酵pH計的原理
發酵pH計的核心原理是??電位法(離子選擇性電極法)??,通過測量由??氫離子選擇性電極(玻璃電極)??與??參比電極??組成的原電池的電動勢,結合能斯特方程計算溶液的pH值。具體過程如下:
1. 電極組成與工作原理
??指示電極(玻璃電極)??:核心部件為特殊的??敏感玻璃膜??(通常為鋰玻璃,厚度約0.1 mm),膜表面存在可移動的鈉離子(Na?),但對氫離子(H?)具有選擇性響應。當玻璃膜浸入待測溶液時,膜內外氫離子活度差異會導致膜兩側產生??電位差(膜電位,E?)??,該電位差與溶液中氫離子活度的對數呈線性關系(符合能斯特方程)。
膜電位公式:E? = 常數 + (2.303RT/F) × log[H?](25℃時,2.303RT/F ≈ 0.05916 V,即每變化1個pH單位,膜電位變化約59.16 mV)。
??參比電極??:通常為??銀/氯化銀(Ag/AgCl)電極??,其電位穩定且不受待測溶液成分影響,提供恒定的參比電位(E?)。參比電極內部填充飽和(KCl)溶液,通過鹽橋(多孔陶瓷或纖維)與發酵液接觸,確保離子導通。
??復合電極??:現代發酵pH計多采用??復合電極??(玻璃電極與參比電極一體化設計),將兩者封裝于同一外殼中,僅通過一個電極帽浸入溶液,簡化了操作并避免了單獨使用時的液接電位干擾。
2. 原電池電動勢與pH計算
玻璃電極(指示電極)與參比電極浸入發酵液后,構成一個原電池,其總電動勢(E)為參比電極電位(E?)與玻璃電極膜電位(E?)之差:
??E = E? - E???
將膜電位公式代入并結合能斯特方程整理后可得:
??E = E? - (2.303RT/F) × pH??
(E?為儀器常數,包含電極標準電位、液接電位等綜合因素)。
在25℃時,公式簡化為:??E = E? - 0.05916 × pH??(即電動勢每變化59.16 mV,對應pH變化1個單位)。發酵pH計通過測量原電池的電動勢E,經內部電路反推計算出pH值,并顯示在屏幕上。
3. 溫度補償機制
由于能斯特方程中的斜率(2.303RT/F)與溫度(T)直接相關(溫度升高,斜率增大;例如30℃時斜率約為61.5 mV/pH),且發酵過程通常在25~37℃范圍內進行,因此發酵pH計內置??溫度傳感器??(如熱敏電阻),實時監測溶液溫度并自動修正斜率,確保不同溫度下pH測量的準確性(誤差通常控制在±0.01~0.02 pH單位)。
4. 校準與維護
為保證測量精度,發酵pH計在使用前需用??標準緩沖液??(如pH 4.01、7.01、10.01)進行兩點或三點校準,通過調整儀器內部參數使測量值與標準緩沖液的已知pH值一致。此外,玻璃電極需定期清洗(避免蛋白質、膠體污染導致響應遲緩)并浸泡于保存液中(維持玻璃膜的水合層),參比電極需檢查鹽橋是否堵塞(確保KCl溶液流通)。
總結
發酵pH計通過電位法實時監測發酵液pH,結合自動控制技術維持微生物生長的最適酸堿環境,是保障發酵工藝穩定性、提高產物產量與質量的核心工具。其原理基于氫離子選擇性電極與參比電極的電位差,通過能斯特方程將電信號轉化為pH數值,并依賴溫度補償與定期校準確保測量可靠性。